pg电子试玩入口-pg电子官方网址
《陕西日报》刊发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书评
发布日期:2023-11-14    文章来源:陕西日报    分享到:

10月23日出版的《陕西日报》,刊发了由总社编辑冯新宏撰写的书评文章《充满师者情怀的“教育对话”》,向读者介绍并推荐了总社图书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。

充满师者情怀的“教育对话”_陕西日报数字报-群众新闻网_副本.png

  书评链接:

  全文如下:

充满师者情怀的“教育对话”

——评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

冯新宏

李继峰的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是一部关于学术教育问题的研究专著,致力于探求西部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。通读全书,我深感该书不是培训专家那种居高临下的传道,而是充满师者情怀的“教育对话”。

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超越了学位论文撰写工具书的范畴,沿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问题的线索,一直向深处漫溯,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探究我国西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。本书的引言部分有这样的话语:“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科研起点偏低的事实看,面向他们实施长线的学术教育是一项系统艰巨的工程,其专业发展和研究型成长坚持‘行之贵日新’的‘蓄养’是非常必要的。”如果说学者的著述是一门心思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,那么师者写书则心中常有学生,想方设法为学生解惑,和学生互动对话,帮助学生成长。

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的师者情怀,首先是研究选题属于普通中小学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。科研中的被动不适,新课程教学的众说纷纭,研究型、学者型目标的高不可及,新旧概念“一锅煮”的教学话语,都造成普通中小学教师专业及发展认识的迷茫。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存问题做了一次体检式的全面排查,设计出条理明晰的成长线索:认识自身的专业属性—反思本土成长事实—研究型目标及分步成长。阅读本书,读者可以观近情,知远景,在专业发展上获得豁然开朗、远近高低分明的层次感。

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的师者情怀,还得益于全新的教育学研究理论赋予的慧眼。其文本生成的毛细根脉,扎根于教师在楼梯拐角的闲聊,源于中小学教师宿舍夜语,采撷于课间休息室的几声叹息,还有教师评课之余的私人对话,这些是研究室的学者和培训专家无法听到的声音。因此,教师从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诸多学员的教育叙事及点评中,能读出五味杂陈的心情:为“问题学生”人格的短斤少两而难过;为对话教学五花八门、匪夷所思的畸变而唏嘘;为教师课堂话语的破绽百出而忧虑;为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得东倒西歪、皮焦里生而诧异;为自己的“家丑”而难堪……本书的作者汲取了教育学研究新方法的真谛,对基础教育教师和学生的情状进行观察,在与研究对象互动对话中获得原始资料,在教育实践的情境中反思,原原本本地呈现人世间教育情形的角角落落。这些感受,是阅读传统的教育研究理论不可能有的。

本书以师者的耐心和智慧,传播了有价值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学术理念,并紧扣理解的偏差一个一个地矫正,涉及的概念主要有教师专业、研究型教师、专家型教师、学者型教师、实践性知识、批判性反思、学术伦理等。这些概念或为推进学术发展的关键词,或凝聚着现代学术精神,是学术成长良好发育的前提。为使一线教师能把这些概念理解得明明白白,作者采用了“研修式”“对话纠错式”“梳理评价式”“案例操作式”等方式方法,使研习者真正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和学术精神的滋养。

本书虽属于学术研究性的教科书,但著者作书行文如同备课,有备学情、备难点等环节。由于多年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经历,作者对作为学术弱势群体的中小学教师知长知短、知热知冷,为他们而著书,力求化难为易。在结构布局上,书中的每个章节之前均有概要提示,供阅读者整体认知。读者阅读本书时可循着引导提示,一村一店,步步行进,在相关知识的坐标系里,找到自己所需的“生长点”。每章的结束语,都有下课前那种嘱咐或告诫,寄托着负责任的师者的殷切期望。在行文的取舍上,作者对读者理解有难度但会追根刨底的问题,如实践性知识、生本教学、学理养成等,采用丰富例证,浓墨重彩地进行阐释,力求读者获得通透的理解。因对自己研究的领域十分熟稔,本书行文举重若轻,从容不迫,内容丰足;语言上,尤其表现出高校育人者的学理风范——晓畅干净,文采合体,时有锐评,耐读有味;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回避,批评话语诚恳平和、知无不言、直指痛处。

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艰苦漫长的蓄积过程,优秀教师不会如雨后春笋般突然成长起来。本书的作者埋头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个问题,建起了长长的、可以逐级而上的阶梯。当然,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实施学术教育,还有很长、很艰辛的路要走。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在这个最不缺少学问的时代里,本书的问题研究取向,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。

《教师专业学术蓄养研究》_副本.jpg

编辑/李宣仪 审核/王笑一

网站地图